标签 余杰 下的文章

越线之人

当我写关于这个人的文字时,我内心是忐忑的,因为我知道这个人是越线之人。他先是越过了自由思想斗士的界定之线,然后是越过了中国现任时局所容忍的政治与道德之线,再其次,是越过了中国大陆的边界线,最后,他在居留美丽国这些年,根据他所谓的“自由”言论,他似乎也已经越过了民族道德的底线。讨论这么个人,无疑是比较危险的,无异于玩火。要知道,网络空间向来并非法外之地,生活在大陆的中国公民发表言论,还是要遵循国家的法律的。当牛奶和面包都有了以后,我们有时间坐下来讨论自由和民主时,我们还是应该对当局报以温和的态度,而非偏执、激进。再聊聊个人博客。二十年前,个人博客的兴起对当代中国的思潮产生了深远影响。影响之一,博客打破了传统媒体对信息传播的垄断,使普通个体获得了公开发表观点的平台‌。这种"去中心化"的传播模式催生了草根文化,让非精英群体得以参与公共讨论,形成对传统权威话语体系的挑战。这意味着‌草根文化的...

《乾隆为何下江南》一文有失偏颇

今天读余杰的《乾隆为何下江南》一文,经查询发现此文有失偏颇。余杰将乾隆下江南的原因总结为两点,一是“借南巡之机整顿江南的吏治,加强中央政府对江南的全面控制”,二是“整合江南的文化、收编江南的文人,在意识形态上彻底将江南纳入帝国大一统的局面”。在讲述第二个理由时,他以杭世骏之死来论证他的观点。他引龚自珍《杭大宗逸事状》里的文字,“癸巳岁,纯皇帝南巡,大宗迎驾。名上,上顾左右曰:杭世骏尚未死么?大宗返舍,是夕卒。”引完原文后,余杰在其后写到,“最后三字,一字顶万言。”这等于同意龚自珍对杭世骏之死的暗示,由此为自己所阐述“乾隆下江南”的第二个理由做事实支撑。二十多年前的千禧年,以及之后的大学时代,我对余杰的两本书很有印象。《火与冰》、《铁屋中的呐喊》,看过里面的一些文字,对余的文笔以及敏锐的思想很佩服,后来在2001年又买了一本他的《说,还是不说》。那时候,因为年轻,而且信息不发达,AI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