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作20080417
原标题:刘慈欣《三体》读后感
刘慈欣的《三体》前两天就已经读完了,刚开始看到这篇小说是在某一期的《科幻世界》上,因为是长篇所以只是刊登了上部,一直没能看到以后的章节。比较遗憾。而且那段时间家里的电脑也没上网。
前些日子家里装了网通的宽带,终于在百度上找着了这篇小说,完整地读了一回。在这里记录一个很好的科幻小说网站,http://www.kehuan.net 做以备忘。这个网站上的科幻小说很多,现在网络上的很多网站的寿命都不是很长,希望这个纯科幻网站能够长久。
很喜欢读科幻小说,但是我也读的不是很多,童恩正,王晋康,刘慈欣这三位的文章我比较喜欢,我还知道其中的刘慈欣是我的老乡,所以从感情上更加亲近他。这三位可以说得上是中国科幻小说三代人的代表了吧?说到读的数量上,还是以刘的居多,《带上她的眼睛》,《流浪地球》,《全频道阻塞干扰》,《朝闻道》,《乡村教师》……到最近的这个长篇小说《三体》,我都是一一拜读,亲身经历了科幻带给我的一次次的震撼,当然也很为刘慈欣笔下的那种悲天悯人的人文关怀的笔意感动。
很多科幻作家,都是从软科幻写作慢慢成熟,走向硬科幻写作的,这其中刘慈欣也不另外吧?刚刚上高中的时候,读到的是那篇《带上她的眼睛》,优美凄绝的文笔最终把事实真相告诉给读者,这其中也饱含着作者的科幻奇思——那位美丽可爱的女宇航员,竟然被困在在地球的地心里面,为了人类的美好梦想,终其一生将在狭小的宇航机舱里度过,这时候的她,是多么地渴望看到外面的世界。故事在作者的缓慢叙述里,散发着凄然的绝美,让我久久难以忘记。
还有《流浪地球》,《全频道阻塞干扰》和《乡村教师》这三篇文章留给我的印象也很深刻,这三篇文章的共同特征就是在科幻的遐想里,通过具体的事件描写,站在人文主义的立场上将蕴含着的巨大悲剧展现在读者的面前。《流浪地球》里面人类为了延续生命不得不把地球作为一个大型的宇宙飞船飞出银河星系,其中展现了在此情形下,未来人类在无根状态下的苦闷迷惘情绪;《全》这一文则是通过大胆的幻想,详细刻画了在未来世界级战争中,个人在面对国难家危的情况下,如何利用科技,牺牲自己保全国家的事迹;而《乡村教师》则更是把地球的安危,戏剧性的悬于中国大西北一个小小乡村的贫穷教师的手里。这三篇文章,让我感觉刘慈欣是在通过科幻这个平台,展示着他深入骨髓的人文关怀。
这种人文主义者的沉重情绪,在《三体》这篇科幻小说里也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你比如说在文章的第一章就有,“你父亲在回忆这件事后,对我发出这样的感叹:在中国,任何超脱飞扬的思想都会砰然坠地的,现实的引力太沉重了。”还有刘慈欣在描写红卫兵武斗时候,也能够让我感觉到他对那场历尽浩劫几可毁灭万物的大运动的深深反思。
在《三体》里面,很容易看出来刘慈欣在行文当中加强了硬科幻的力度,因为有很多地方,我都感觉读的不甚了解——比如在进行三体那个游戏的时候,刘的行文方式就是以硬科幻为主,不熟悉科学技术的人可能会不大懂。这也可以看作是作者在试着突破自己吧。因为如果科幻小说的硬科幻的成分大了,那么势必会影响到整个小说的描述,会影响到对人物细致刻画,也是对作者所表达的思想的完整程度的一个巨大的考验。就此方面来看,我感觉作者在今后的写作中还是应该继续努力的,因为科幻的硬度再高,也不足以弥补思想上的疲软,这是我对科幻小说的小小认识。
《三体》绝对是一个好的开端,我很盼望看到中国科幻界的领军人物能够写出更多的优秀科幻作品。
以上文字来自QQ空间的日志。年轻时的稚嫩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