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作20080510-3
原标题:烂笔头系列之小镇的兰州拉面馆
小镇很小,小镇上的小吃更小,尽管如此,却着实有些给我留有印象的人和事,我很想对身边的这些人事做一下微小的笔录,以证实这些曾经存在的东西。
新开的兰州拉面。和火影忍者里面的名人一样,我也很喜欢吃拉面,所以我平时在小镇会多留意新开的面馆,一发现有新开的拉面馆就必定要钻进去吃一下。很幸运,这家兰州拉面的老板选择了我所在的这个小镇,让我可以时时一饱口福,吃上劲道高汤的拉面。
说是新开的拉面馆,其实是相比较其他我经常去的小吃店而言的,这家拉面馆在小镇上落脚也应该快一年了吧。拉面馆的老板是个外地人,听口音应该是甘肃兰州那里的伊斯兰教回民,他们一家6口人,老板,老板的妻子,老板的儿子,老板的儿媳妇,老板的女儿,老板的孙子,另外还有两个女孩子和三个男孩子,看样子应该和老板来自同一个地方。
外地人在某些地方和我们小镇的本地居民,是有些不一样的。都有哪些不一样呢?首先是口音和我们这里截然不同。他们有自己的方言,在招待客人的时候用很蹩脚的生硬汉语,不过语调上很容易学,所以每次我去那里吃面,都要学着他们说汉语的语气,用很蹩脚的汉语跟他们聊天打招呼,他们很好客,看到我学着他们说话丝毫不以违忤,反而待我比其他的客人要热情些。
老板是一个大胡子。有点像新疆的阿凡提那种的大胡子,而且终年都戴着白色的小六角帽子,老板的妻子和老板的儿媳妇也都是头戴着黑色的丝巾,无论夏天天气再热也不摘下来。在拉面馆里面张贴着几张宣传画,其中有一张很大,专门介绍兰州拉面的;另外几张上有清真寺风景画,有备有图案的菜谱。其中菜谱图画的下面都有备注,“伊斯兰教习俗,外菜莫入,拒绝烟酒,敬请合作”之类的语句。
小小拉面馆说到做到,确实不卖烟和酒,甚至连雪碧可口可乐也没有,唯一可以喝的就是免费的热水,这在我们这个小镇上,在刚刚开始营业的时候多少有点另类。特别是在夏天,新来吃面的人不知道这个规矩,经常会当着他们的面喊道,老板来一瓶酒,来一包烟之类的话,可是结果都是一样,在小面馆里面没得买,客人们只好出去到隔壁去买。我在这里吃饭吃得多了,知道了这里的规矩,每次喝酒的话就提前在隔壁买好,打开瓶盖掂着酒进去吃面。——我听说这样做其实并不好,因为如果你是在甘肃或是伊斯兰教回民居住区里,在他们地盘上的饭馆里吃饭,同时又喝酒的话,他们会“给你颜色”看的。不过这是在内地,他们对教规习俗也相对放松一些,所以我在这小面馆里面时常喝酒,却也没有被他们“颜色”过。
老板的儿子年龄应该有二十四五岁了,可是老板的女儿才只有七八岁。这一点我也很吃惊。我头开始看见老板的妻子和女儿的时候,还以为她们俩的关系是奶奶和孙女的关系呢。这些外乡人,在年龄上看上去要比我们这些当地人要面老一些,特别是女人们,才四十多岁看上去就像是六十多岁的人了,可见生活的艰难有时也会让人很容易的衰老。
兰州拉面馆,不管是否是来自兰州,还是来自其他的地方,只要做的拉面好吃就行。就像是生活本身一样,只要开心快乐就好,不必穷根问底去追求生活的本来面目。或许他们真的是来自兰州,那么我的怀疑是多虑了;或许他们只是为了多赚钱才不得已打着兰州的牌子,如果我问了岂不是失去了吃面的心情?
无论怎样,他们这个兰州拉面馆做的拉面,确实很好吃。工作之余,休闲时间里,我都曾带领着同事或是高中同学,来到他们这个小面馆吃过拉面,大家也都不约而同地说面好吃。印象当中,能够和这家拉面相媲美的,是我在郑州上大学时,在大学附近的那家拉面馆里的拉面。可惜,时过境迁,我再也吃不到郑州的那家拉面馆的面了,而现在却很幸运能够吃上这家的拉面。有时候想想人生的路毕竟是要往前走的,所以在伤感中又会有所欣喜。
今天下午打完篮球,又去吃了一大碗拉面。四块五一大碗,吃得又饱又好,特别是汤的味道确实好吃。老板的儿子,那个大高个子男孩,回老家了前几回没有看到,而今天一进门就拉住了我的手,很大声地跟我这个不知姓名的陌生人打着招呼,顿时让我的心情也变好了起来。
衣食住行,皆是享受。我就在这个小镇上,经常享受着拉面的快乐。我很感激给我快乐的这些人,我愿意拿出我生命中的一些时光去记忆和缅怀他们,同样希望他们的生活也更加美好。
以上文字来自QQ空间的日志。年轻时的稚嫩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