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们的时代

知道“黄金时代”,“白银时代”这几个词汇,还是从王小波的那几本书开始。

记得高中时候,某次在小镇上破旧的新华书店闲逛,在墙角的书柜最顶层看到几本名为“黄金时代”“白银时代”和“青铜时代”的书。当时感觉比较好奇,凑近一看,作者原来是王小波。

关于王小波我印象非常少,可说是孤陋寡闻。我是在自己那本盗版的《余杰文集》的扉页上看到“北大第二个王小波,大陆第一个李敖”这两行字里,得知了作家王小波的存在。

既然余杰被称为第二个王小波,那么按道理说喜欢余杰的我,应该把那几本书扒下来认真看完才是。不过很可惜,当时翻看之下,知道了这几本书全部都是小说,当时便没了什么兴趣。这也难怪,出生在80年代的人很少有对文革及以前的历史抱有兴趣,而我又对小说这种文体心存意见。在我看来,小说是写给有耐心的人看的,如果你耐心不够,则千万不要去看那些大部头小说——武侠小说以及鲁迅的几篇小说除外。

虽然无缘于王小波的书,但对于那几本书的书名我却是记忆尤深。充满社会人文意义的“时代”一词,却被冠以黄金,白银,青铜等质料型词汇,这本身就可以让人联想到很多东西。但联想归联想,对于这几个词汇的最初含义,我却是一无所知。

近日来蜗居家中,闲来无事就胡乱抽出几本书来读。一为打发时间,二可借此清理书本上的灰尘,一举两得。今天上午草草翻看《希腊神话故事》,这才明白了那几个词汇的含义,也算解了我多年来的心结。

顾名思义,《希腊神话故事》(以下简称《希》)这本书写的只是古希腊里的神话故事。这些神话故事从上古时代产生并流传千年,散落于希腊民间。后被十九世纪德国的诗人施瓦布搜集整理,终于成了这本《希》。虽然字面上写的是古希腊的神祗们的故事,但现在看来仍有警世的意味,这就像《圣经》在当代依然有着文化及道德上的影响一样。在这其中,我认为最值得玩味的就是书中希腊神话关于人类时代的定义。

《希》书的故事是章节性的,第二章的标题即为《人类的时代》。在此章中,神话的记录者通过简洁平板的文字,对人类的时代进行了叙述。虽然语句简朴,但读来仍然剧震人心。

在第三者的描述中,人类的时代总共是被划分为五个。分别是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半神时代以及黑铁时代。时代是按照这个顺序演变的,首先是黄金时代,最次则是黑铁时代。每个时代都有其对应的特征,文中对这些特征加以表述。

黄金时代。这代人“生活得如同神祗一样。他们无忧无虑,没有繁重的劳动,也没有苦恼和贫困。他们平和地从事劳动,几乎不会衰老。当他们感到死亡来临的时候,便沉入安详的长眠之中。”

白银时代。这个时代的人“娇生惯养的孩子生活在家中,受到母亲的溺爱和照料。他们百年都保持着童年,精神上不成熟。等到孩子步入壮年时,他们的一生只剩下短短的几年了。放肆的行为使这代人陷入了苦难的深渊,因为他们无法节制他们激烈的情绪。他们尔虞我诈,肆无忌惮地违法乱纪,不再给神祗献祭。”

青铜时代。这代人“跟白银时代的人又完全不同,他们残忍而精暴,只知道战争,总是互相厮杀,每个人都要千方百计地侮辱其他人。他们专吃动物的肉,不愿食用田野上的各种果实……虽然他们长得高大可怕,然而却无法抗拒死亡。”

半神时代。这代人“应该住在肥沃的大地上,他们比以前的人类更高尚,更公正。……可是最后他们也陷入了战争和仇杀中……”

最后则是黑铁时代。在文中,从古代诗人希里阿的口中对这个时代做了描述,“哎,如果我不生在现今人类的第五代的话,如果我早一点去世或迟一点出生的话,那该多好啊!因为这代人是黑铁制成的!”对于这个时代的人类,希里阿这样说道“他们彻底堕落。彻底败坏,充满着痛苦和罪孽;他们日日夜夜地忧虑和苦恼,不得安宁。神祗不断地给他们增添新的烦恼,而最大的烦恼却是他们自身带来的。”接下来,希里阿做了更为具体的陈述,“父亲反对儿子,儿子敌视父亲,客人憎恨款待他的朋友,朋友之间也互相憎恨。人间充满着怨恨,即使兄弟之间也不像从前那样坦诚相见,充满仁爱。白发苍苍的父母得不到怜悯和尊敬。老人备受虐待。啊,无情的人类啊!你们怎么忘记了神祗将要给予的裁判,全然不顾父母的养育之恩?处处都是强权者得势,欺诈者横行无忌,他们心里恶毒地盘算着如何去毁灭对方的城市和村庄。正直,善良和公正的人被践踏;拐骗者飞黄腾达,备受光荣。权利和克制不再受到敬重。恶人侮辱善人,他们说谎话,用诽谤和诋毁制造事端。实际上,这就是这些人如此不幸的原因。从前至善和尊严女神还常来地上,如今也悲哀地用白衣裹住美丽的身躯,离开了人间,回到永恒的神祗世界。这时候,留给人类的只是绝望和痛苦,没有任何的希望。”

当我读到这些文字的时候,外表平静如常内心却是无比震撼。几千年前古人留下的文字语言,却可以如此准确恰当地描述当下的现实,这让我有种穿越时光隧道看到预言被实现的感觉。但很快我便摆脱这种思维,因为在《希》这本书的结语里译作者也如是说道,“人类有理由为千百年的社会进步和科学成就感到自豪。他们由衷地认识到:神是没有的,然而反映历史,反映文化,反映人类精神风貌的神话故事却是美好的,永恒的。”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那么和《圣经》一样,这本书终究也不会成为记录预言的先知之书,只是人类在文明的历史进程里,依据自身的特定环境,假借神人之口而反映自身精神风貌的普通著作。但为何会对读者造成如此巨大的震撼力呢?我想,认同感是最主要的原因。

人类的所谓的文明,就我理解应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物质二是精神。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类创造物质的经验可反复累加,这一点决定了物质文明的发展必然是个不可逆的过程,是由低级的物质社会向高级物质社会进化的过程。在此过程里,人类创造物质的水平只会提高不会倒退,故此人类最终创造的物质文明必然会是最为辉煌的文明。

但是精神文明则不然。上千年的历史发展,已经表明了人类的精神世界的进程,是进退反复无常的。我甚至愿意将人类精神世界的发展,比喻成水中系着砖块的浮标。浮标随着波浪在水中起伏不定,看似在不停地运动着,实质上却仅仅是上下波动,并因重力的缘故而没有丝毫的位置偏移。浮标在最高点,表示人类的精神文明达到的短暂高度,而浮标在最低点,则表示了人类的精神文明在遭受着重创。事实表明,战争的存在及社会制度的变革是人类精神文明得以消亡甚至暂时性瓦解的两大主要原因。精神文明的进程是极度艰难的,这正如浮标需要拖动砖块摆脱地心引力,付出的代价及花费的时间可想而知。而且最为严重的是,很可能会因为承载不住重量,浮标会在某次的最低点断裂,事实上这也是有着很大的可能性。

而且,物质和精神的发展并不是相辅相成的,而是物质对精神有着克制的作用。饱暖思淫欲,无数史实告诉我们,往往在物质世界最为富饶昌盛的时候,人类的精神世界面临的却是贫瘠荒原。

如若留心观察,我们所处的时代,竟和上古的神话故事里的描述有着惊人的相似。充斥于媒体的社会类新闻,其透露的道德特征竟然和古人的描述毫无二致。在我们这个时代,黄金时代里的完人是有的,但存在更多的,则是如白银时代和青铜时代,及毫无希望的黑铁时代里的人。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既有极端富裕的物质,却又面临着精神上的极度失落。

“我们吃得很饱,但精神上很饿。我们手握着钢枪却失去了猎物——那只心爱的白鸟。我们拿着精美的纸笔,却写不出形容日落的诗句——既然苦难没有认清,爱也没有学成,那么,现在这个时代,就应该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我曾经在一个论坛上说的话,看来时至今日我依然有坚持这个观点的理由。

我们的时代,是个怎样的时代?我想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0b1b0ee5eadcf339343cf2662bb85ff7.jpeg

以上文字来自QQ空间的日志。年轻时的稚嫩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