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作20090524-2
原标题:自杀时代
愈来愈多的自杀案例摆在我们面前,这让我们不得不去想,是否我们已经进入了自杀盛行的时代?
2009年5月23日清晨,韩国前总统卢武铉在韩国庆尚南道金海市峰下村的一个山崖上纵身跃下,成为历史上第一个自杀的韩国总统。而就是在该月的4日,现任韩国总统李明博在对全国的广播讲话里规劝网民不要再进行自杀行为:“以死的决心生存下来,还有什么不能克服的呢?”连总统都已开始干涉自杀行为,足见自杀之风在韩国是多么兴盛。其实不仅是韩国,在其他国家同样存在此类问题,以下为互联网上搜集的资料若干:
资料一:近年来,韩国的自杀率快速上升。据韩国统计厅公布的2007年死亡原因调查,自杀占第四位,一年内有1.3万余人自杀身亡,比10年前增加了4倍。
资料二:今年以来,韩国陆续发生多名艺人、企业主自杀事件,一些青少年甚至在网上相约“集体自杀”。据韩国媒体报道,单江原道一地4月份就发生5起集体自杀事件,共有20多名男女青年“相约自杀”,10多人丧生。
资料三:在短短一个星期内,韩日娱乐圈有三名艺人相继自杀身亡,他们分别是26岁韩国女演员张紫妍、21岁日本男星伊藤隆大、38岁的韩国歌手李昌容。
资料四:2008年娱乐圈内数个韩国明星相继自杀身亡。男星安在焕车内烧炭自杀;李瑞贤12月1日在办公室内自杀;2008年10月2日崔真实自杀身亡,此后又有变性艺人张彩苑和同性恋艺人金智厚相继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资料四:2009年5月10日,中国一中学生少年被老师批评后服毒药百草枯而自杀,该事件登载在央视网的社会新闻栏目内。
资料五:据中国青年报统计,我国每年至少有25万人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调查分析,自杀已成为15至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且以女性居多。
资料六:在谷歌搜索自杀一词,竟然搜索到3140万个有关网页;而搜索“青少年 自杀”此关键词也有88万个网页与之有关。
这些资料在浩如烟海的网络信息里,只能算是沧海一粟,事实可以看到,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自杀者的行列,从平民百姓到达官显贵,从明星大腕到学生青年,都不约而同地放弃了生的权利,选择以自杀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这种集体性的行为让我们不得不对当代人的精神面貌做以认真思考,不得不深入剖析人类的精神现状。
先说一下古人先哲们对于自杀的看法。如果你稍稍留意就会发觉,古人对于自杀这一行为的认知,不分国界和时间,竟是如此类似:在《神曲》中,虽然自杀并没有出现在骄,妒怒,惰,贪财,贪吃,贪色这七宗罪恶里,但自杀者死后还是会被投弃在地狱的第七层,并受到惩罚变成了无知的树,这也从侧面角度说明了在但丁的内心里,及当时人们的精神层次上自杀是被认定为一种过错的;在《圣经》里的摩西十诫中,第六诫规定:不可杀人。这个命令不但指不可杀别人,许多解经家都同意其中的精神也包括不可自杀;在佛教则提倡“蝼蚁尚且偷生”,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是绝对不可轻易伤害自己的身体,除非如佛祖那样,遇到割肉饲鹰的经历;在中国儒学的观念里,有着“身体发肤,皆受之父母”的概念,提倡除非为医治亲人,否则绝对不可伤害自己的身体。在张之洞的《二十四孝图》里“割股肉於母食,或冬天卧冰凿洞捉鱼,给亲人食”这样伤残自身的行为不少,但最终目的仅限于改善亲人的生存坏境,这样的行为称得上是大孝,但此外的伤害自身的行为则为儒学道统所不齿;至于道教,则由于从现实出发而重视“养生”,所以在初级修炼层次上也是反对自杀的,而“兵解”“尸解”一说也仅限于个别的狂热信徒,纵观道教历史我们很少发现有自杀的史实资料,所谓的得道升天,大多数也是在其寿终正寝后,徒弟后人们对死亡的独特理解罢了,并没有主动跳到炼丹炉里的人存在。
至于伊斯兰教因为不大熟悉,则不敢随便断言。但目前的主流宗教有着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主张不杀生,由此推测伊斯兰教的教义里面也应该有规劝教徒不要轻易伤害自身的言论。
虽然古人先哲们都做如是说,但环观我们的生存现状,则发现现代人的行为正好与古人或经书中的倡议相反,我们的时代进入了主动抛弃生命的时代。面对着日益丰盛的物质文明和优良精湛的现代医学,我们却可以毫不留恋地从楼上纵身跃下;面对古人的良言规劝以及家人们苦苦挽留的目光,我们却宁可信从三毛的那句话,“预知死期是我喜欢的一个生命结束的方式”,并念叨着“先走的才是幸福的”,将满杯的毒酒一饮而尽。在我们这个绝世繁华的时代,每年却有着成千上万的人抛弃生命选择自杀,从而上演一出出“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人间悲剧;无数的家庭因为自杀的人而支离破碎,无数亲人朋友的内心掩藏着黯然神伤的悲恸。这,似乎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另一个主题曲。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的原因?为什么会有如此众多的人选择轻生?我想这绝不单单是物质生活及感情方面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中很多人精神世界轰然毁灭的缘故。难道绯闻真得影响了明星的星运了吗?难道未完成的贪污介入性调查,能毁灭高官的仕途吗?难道被老师批评了两句,就非要以自杀的形式解决这个问题吗?这其中我们应想到,有问题的不仅仅是我们的现实生活,还有我们的精神状态,如此众多的自杀事例正在陈述着一个事实:我们的精神世界正在遭受着有史以来最为严峻的考验,甚至,人类的精神建构在某些人身上早已坍塌崩溃。
早在2004年,《中国新闻周刊》200期纪念专刊,就以《重构中国精神》的专栏标题之下,以追求信仰,道德重建,公益重建,公民精神,理性精神,文化自信,职业伦理等条目,专事讨论了当代中国精神的重构。专题的开篇这样写道,“至少自70年代以来,中国人的精神陷入了巨大的危机中,80年代初所说的信仰危机,文化危机,90年代所说的人文精神危机,诚信危机,人们通常所说的家庭危机,道德危机,正是中国人精神世界土崩瓦解过程的写照。”,其中提到“我们确实生活在一个奇异的时代:知识分子的价值观念陷入混乱,他们集体率先堕落,并为社会普遍的精神崩溃提供理论支持。……可以说,信仰,道德,伦理的崩溃在知识分子那里最为彻底。”
现在对照现实中的个案,我们发觉这几年前的话描述的还是如此精准。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劳动人民埋头于田地,根本无暇做自杀这样无聊的举动,而且因为传统观念的影响,在潜意识中能够接受社会和家庭所赋予的责任,努力劳动以养家糊口。而大部分自杀的人则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文化人,明星,总统,大学生……这些人接受的文化教育甚至远远高过一般的人,但却在优厚的生活条件下选择了自杀,由此反映出的精神状态令世人吃惊,这也是文化人众的自杀事件能够在社会引起极大反响的主要原因。
在这个极度物质化的社会里,在每天都琐事忙碌中,在失去热情且令人麻木的工作中,我们失去了理想,迷失了信仰,无暇照顾精神世界,对整个人生充满了迷惘,对身边的人充满了仇视,无视于生命里令人感动的细节,却聚集在某个阴暗角落里发出哀叹。这样的生存环境包围着我们,人们不再诗意地享受生活,却在很多时间想到了生和死。“一死百了”,“死亡才是最终意义上的解脱”,“死亡才是我最终的幸福归宿”……等等诸如此类的想法不时闪现在脑海里,并引诱着我们一步步迈向死亡的深渊。其实我们应该想到:含辛茹苦的父母,两情相悦的恋人,知心真诚的朋友,在自己死亡之后会多么悲伤。即使被父母凌虐,被恋人遗弃,和朋友反目,即使世界上所有不幸的事都发生在自己身上,即使你失去了对世间所有人的爱,作为一个对生活负责的人,我们也没有理由选择自杀。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人关心着你,爱着你,即使这个人远在天涯,或失去联系多年,或根本不被你察觉。“先死的人是虽然幸福,但后死的人却要耗尽残生品尝痛苦之酒,”在三毛看来,在爱自己的人的前面主动结束生命,这是种对感情的极不负责。
人类在穿越了漫长黑暗的中世纪后,却在看到文明曙光的新世纪主动放弃了赖以生存的身体,这种结局恐怕也是在几千年几万年里奋斗过的人类先驱们不愿看到的。自杀现象让我们看到的是精神上的集体失落,是浮华尘世里,极度物质化背后的心灵空虚。且让我们善待生活,善待生命,无论这生命是他人的,还是自己的。虽然生存如此艰难,但并不需要我们主动结束生命;只要内心有一丝爱的情感,今生就不可轻言放弃。
自杀时代,希望我们亲手将它早日结束。因为信仰和精神的缺失,最终导致人类的文明如昙花一现,像那座叫做亚特兰蒂斯的城市一样消失在大海深处,这样的结局,应该不会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不过这种现状在今天看来也不必太担心,因为自杀的人只是少数,只是我们理应从这种“自杀现象”里认知自我,并由此重建我们的精神。
以上文字来自QQ空间的日志。年轻时的稚嫩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