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亲手毁了这颗蓝星
老家在河南。25年河南气候比较反常:就在刚刚过去的夏天,河南经历了大旱。数十天的无雨,让地里种的玉米大大减产。而在接下来要收秋的时候,却是连续几十天的阴雨连绵,很多玉米发黑发霉烂在了地里。
比起这更加触目惊心的,是这两天在网上看到两个新闻和一个AI智能查询。
两个新闻。
- 《全球最大冰山加速解体,2025年底或将消失》
网址:https://yule.sohu.com/a/941789671_122033970;
- 《NASA报告显示:地球正在“变暗”》
网址: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45552895438441366
AI智能文章总结:
第1个新闻:
全球最大冰山 A23a 正加速解体,预计 2025 年 11 月底前消失,这是全球变暖的直接后果。该冰山于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从南极菲尔希纳冰架断裂,在威德尔海停滞超三十年。2020 年左右开始向北漂移至温暖的南大西洋水域,加速融化,今年面积已减少约 60%。
A23a 冰山快速消融影响深远。碎块可能阻塞航道,影响航运安全,还会干扰海洋生物觅食路线,虽短期搁浅能搅动海底营养物质,但长期会致生态失衡,海水温度和盐度变化也会威胁海洋生物生存。此外,大规模冰川融化推动海平面上升,威胁沿海地区人口,导致海岸线侵蚀、洪水频发和淡水资源短缺。
面对这一情况,减少碳排放、支持绿色政策刻不容缓。个人可通过节能减排、使用公共交通等行动助力,社会各界应加强合作,推行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国际合作和政府政策也至关重要,如签署《巴黎协定》等,人类需共同行动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家园。
第2个新闻:
①核心结论:
根据 NASA 卫星观测数据(基于 CERES 系统 24 年统计数据),过去 20 年间地球反射太阳光能力明显下降,即 “全球变暗”,且北半球变暗更显著;虽地球表面反射太阳光变化微小,但已影响地球气候平衡,可能加剧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相关研究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②“全球变暗” 相关历史认知(略)
③关键科学数据与现象(略)
④“全球变暗”成因:
地表反射率变化:气候变暖使北半球海冰、积雪逐渐消失,而冰、雪等浅色区域本可大量反射太阳能,其减少导致更多阳光被吸收,地球更暗。
云层与水蒸气变化:南北半球因云层变化呈现差异,影响太阳光反射。
气溶胶影响:气溶胶有助于形成反射阳光的云层;北半球因污染控制措施减少气溶胶,反射阳光的云层随之减少;南半球因澳大利亚丛林大火、大规模火山爆发,气溶胶增多,云层增加,反射更多太阳光。
⑤潜在影响:
气候平衡:地球气候系统自我调节假设受挑战,云层无法完全弥补半球能量不平衡,而地表能量不平衡会驱动空气、海洋环流(影响天气、降雨、气候稳定)。
全球变暖:地球变暗导致吸收热量增多,加速全球变暖,北半球变暖速度可能持续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未来夏季或更强烈、漫长。
极端后果:可能加剧高纬度地区冰雪融化,逆转季风状态,改变滋养数十亿人口的降雨模式;北美、欧洲、亚洲(集中全球大部分人口与工业)或面临更剧烈气温上升及迁移性极端天气。
一个AI智能查询:
询问AI内容:截至目前,在2025年,中国已经遭受几次台风?
AI智能回答:截至 2025 年 10 月 11 日,中国已遭受7 次台风登陆,其中包括超强台风 “桦加沙” 和强台风 “麦德姆” 等具有显著影响的天气过程。以下是基于国家气候中心、应急管理部等权威机构发布的官方数据整理的详细情况:(略)。截至 10 月,台风已造成全国超过 300 万人次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超 100 亿元,主要集中在华南和华东沿海地区。灾害类型包括暴雨洪涝、风暴潮、山体滑坡等,其中 “桦加沙” 和 “麦德姆” 因登陆强度高、降雨极端性强,对农业、渔业和基础设施破坏尤为严重。
博主总结:
电脑屏幕上闪现的白纸黑字背后,是很多人家园破碎的血泪。全球气候变暖正在加剧对地球自然环境的影响,这种影响又在危害着人类,而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却正是我们人类自身。
科幻小说、科幻影视大多是描述和人类相隔遥远的未来,有美好的,但更多的是人类末日,场面极为震撼。书籍方面有《三体》,电影方面有《后天》、《2012:世界末日》、《独立日》等等。我在年轻时接触了这些东西,也受了影响。那本《寂静的春天》虽然没看过,但每每看到大灾难来临时,我总感觉:骨子里充斥着野蛮血腥贪婪、信奉科技且热衷名利、痴迷于宗教信仰的人类,好像正在慢慢亲手终结自己的文明。科幻电影里的画面,未来即将成为真实。
我们在终结自己文明的同时,这颗美丽的蓝星也被无辜牵连,我们也正在亲手毁掉它。最后再说一句: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所以,虽然现在全球变暖加剧,但等到了明年的夏天,我家里的空调还是该开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