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作20080606
原标题:自我救赎和情感的回归——电影《克莱默夫妇》观后感
自我救赎和情感的回归——电影《克莱默夫妇》观后感
妻子在早些时候曾经抱怨我老是霸占着电脑,说自从我开始写博客,就没有时间看电影了。我回想一下确实是这样,内心里对妻子有些愧疚不安。前天晚上下班回来,正好妻子也没有加班,吃过晚饭我对妻子说,今天晚上咱们在电脑上看一部电影吧。她听到我这么说,很开心地答应了。
于是我就忙前忙后地把电脑主机抱到卧室里,接上电视机。当初结婚的时候妻子说她要买电视机,我说你什么也别买,电视机也别跟我争了。知道妻子很喜欢看电视,我在小镇上的家电商场转悠了好长时间,终于选择了TCL的32寸液晶电视。花了将近6000块钱,也没感觉心疼,反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高兴劲。这款液晶电视外置带有VGA视频接口,也就是说可以连接到电脑主机,当作电脑上的显示器来用,所以当看电脑上影片的时候就把主机连接到这个电视机上,看着16:9的画面很大很舒服,有一种家庭影院的感觉。妻子和我洗刷完毕坐在床上,一起看了这部叫做《克莱默夫妇》的美国影片。
好久没有坐在一起看电影了,虽然影片从刚刚开始就是斯特里普面部的悲伤特写,因为这时候斯特里普扮演的克莱默夫人已经打算要离家出走了,坐在自己孩子的小床边眼睛里含着泪水,伤心地凝望着心爱的孩子。即使开始的时候就感觉到了电影营造的气氛的压抑,可是心情却一直很好。能够在烦劳工作之后,和心爱的人握着手,静静地看一场电影,这种感觉真得很温馨很浪漫呢。所以刚刚开始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是一点也没有入戏。
慢慢地,随着剧情的发展,我的情绪也被演员们的演出牵引着,共同经历着悲喜。这部奥斯卡最佳影片,我在上高中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但是当时条件艰苦,没机会看到。等买了电脑之后,只顾着做其他的事情,这部电影自从被下载后就一直被扔在硬盘里面,没有看过。今天终于可以悠闲地看一下了。关于这部电影,我所知也很有限,仅仅知道是由奥斯卡影帝达斯汀霍夫曼,影后斯特里普联袂出演的,是一部演技精湛的影片,内容是反映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新兴事物——单亲家庭的一部家庭伦理片。对于达斯汀霍夫曼我也是知之甚少,只是知道他是好莱坞优秀的演员,曾经好几回获得奥斯卡影帝,他演出过的优秀电影很多,比如像《雨人》,《毕业生》,《午夜牛郎》……去年看了一部《虎克船长》,在那部影片里面意外地发现他竟然扮演了铁钩船长,这个确实也很让我惊喜。在《虎》电影里达斯汀霍夫曼的表演给我感觉是相当的有趣。看来54岁的老霍也是个很有童心的人呀。达斯汀霍夫曼在1996年获得了英国电影学院颁发的终身成就奖,这足以说明达斯汀霍夫曼对电影界做出的巨大贡献。
在这部电影里面,提到了两个相当严肃的社会问题,一个是当时社会新兴的单亲家庭问题,另外一个是美国的妇女女权问题。克莱默夫妇的那个邻居就是一个典型意义上的女权主义者,从她身上可以看到上个世纪美国女权运动的社会缩影。不过最后她主动地和离异的丈夫联系,热切期望他的归来,这也说明在经历过这场思想运动之后,美国人民逐渐看清了自己和他人各自所遭受的伤害,在感情上选择了回归。或许这也是导演对这场声势浩大的社会变革的一种期待,而感情回归则是电影里蕴含的期待的结果。无论怎么样,感情的回归在整个电影里占据着主旋律。
这也充分体现在克莱默夫妇身上。然而对我更加具有吸引力的,则是克莱默夫妇两人在面临着家庭危机问题的时候,经过时间和内心的考验,最终通过实际行动挽救了家庭的这一整个事件。这在我看来,可以说是不小的心理震撼,这也充分说明了优秀的影片里面总是蕴藏着巨大的力量,足以世世代代影响着后人。具体到这部电影,我分明地看到了在面临着家庭危机的时候,自我救赎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情。
18个月,对于没有做充足心理准备的人来讲,绝对不会在短短的时间内改变自己的一生。但是,克莱默以及克莱默夫人两人都做到了,虽然克莱默夫人是在最后才做的改变,但那也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为什么会做到这一点呢?我想这应该归功于他们强烈的自我反省意识以及传统家庭观念的影响和亲情的感召。历史上所有优秀的人,都无不具备了自我反省的思想。克莱默夫妇在平凡的外表之下,有的却是两颗敏感,善于自我反省的心灵。克莱默夫人离开了家之后,去了加州,找到一个很好的心理治疗师,接受了心理治疗。然后回到了原来的这座城市和自己的丈夫为了争夺孩子的抚养权而大打官司,接着在法庭上令人感动的陈词,直到最后轻轻伏在丈夫的肩头哭泣,这一举一动,无不让我想起自我救赎这个概念。同样,克莱默在这短暂的18个月,通过和自己的孩子的亲密接触,通过生活事件的点点滴滴,通过一次次的和邻居的交谈,他也逐渐认清了过去自己所犯的错误。对家庭的极端忽视,对爱人的过分疏远,对工作的极度狂热,让他失去了心爱的人的眷顾。其实从影片开始到结束,克莱默本人对于家庭的观念是变化不大的,只是行动上变化巨大。克莱默从开始就对家庭抱有深深爱意,只是在生活里因为其他的事物迷失了原来的方向。其他的事物在此片当中则更多地倾向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工作压力。
是先有自我的救赎后有情感的回归,还是先有情感的回归后有自我的救赎,这是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过分追究这个问题没有必要。看过这部电影,我只要知道,家庭的完整是多么的重要。无论身处生活的何种环境,无论命运如何坎坷,我们都应该在人生路上照顾好自己的家庭,给爱自己的人更多的爱,这样才是最终意义上的幸福。
以上文字来自QQ空间的日志。年轻时的稚嫩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