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在通往民主的道路上

在通往民主的这条荆棘之路上,我们人类历尽万难受尽坎坷,因为各种因素,直至当代我们还远未曾走上民主的光荣神坛。

“民主”一词,在现代英文中是“democracy”,这一词汇源自古希腊和古罗马。在海风轻拂风景如画的地中海,智慧的雅典人创造了民主这个概念,并被古希腊和古罗马人演绎为“democracy”或“demokratia”——这一词语来源于希腊语demos(即人民)和希腊语kratos(即统治)这两个词的组合。雅典人的参与型民主经常被人们视为公民参政的最早范例,在这种民主政体的核心部位,是一个叫做公民大会的机构,所有公民都有权参与其中,但不包括奴隶和女人。公民大会选举重要官员,比如将军,但其他公职人员则是通过抽签的方法产生,这是民主的最初形态。

经过历史演变,民主一词在近代普遍被定义为,“在一定的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在民主体制下,人民拥有超越立法者和政府的最高主权.尽管世界各民主政体间存在细微差异,但民主政府有着区别于其他政府形式的特定原则和运作方式。民主是由全体公民——直接或通过他们自由选出的代表——行使权力和公民责任的政府。民主是保护人类自由的一系列原则和行为方式;它是自由的体制化表现。民主是以多数决定、同时尊重个人与少数人的权利为原则。所有民主国家都在尊重多数人意愿的同时,极力保护个人与少数群体的基本权利。民主国家注意不使中央政府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政府权力分散到地区和地方,并且理解,地方政府必须最大程度地对人民敞开和对他们的要求做出反应。(百度百科)

我之所以引用如许长的文字,就是想在这篇文章里抱以学习态度,让自己真正认识民主的内涵,虽然在中学时代的政治课上早已接触了这个词汇,但那时候认知过于僵硬和肤浅,且未曾认真思索相关的问题。在这几天的阅读中我想到一个问题:在通往民主的道路上,我们都会遇到哪些坎坷?换句话来说,就是在实现民主的过程中,究竟有哪些东西制约着我们,束缚着我们的行动?

经过查阅资料,我认识到:在现代社会里,经过社会实践和学者研究,人们已逐渐达成一个共识——在推行民主的过程中,不健全的国家法制则是影响人类实现最终意义上的民主的最大祸因。在张朔夫先生的《民主离我们还有多远》一文中,他就一针见血地指出,“民主的表现形式是健全的法律和可行的制度”。面对整个社会的腐败,我们的愤懑大多仅仅局限于对贪官的痛恨和对当权政党的失望,但未曾想到在这其中,法制不完善的社会大环境才是造成此种现象的罪魁祸首。“这些年来,我们更多的时候、更多的代价都是在指责和整治贪官的良心和道德,很少反思和检查政党运行的程序及其制度,大多的法则和纪律都是形同虚设和过于形式,其实贪官也是受害者和牺牲者,他们甚至于到死也不会明白,总以为是自己的过份的贪婪和违心造成了严厉的结果,竟不知正是因为缺乏强有力的约束和监督的体制和民主的环境,才使得他们一步步滑向深渊。”这个“民主的环境”如何产生?张朔夫先生明确告诉我们,那就是需要有“强有力的约束和监督的体制”,换言之就是必须要有“健全的法律和可行的制度”,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法制了。法制和民主为何经常被相关提及,上面的文字也给了我们很好的答案。民主和法制是相辅相成,并且又相互制约的。“民主是法制的灵魂,没有脱离法制而独存的民主。即便有,那也不能算真正的民主。法制是民主的载体,或曰体现、实现、寄托。只有良好的法制才能使民主变成事实。”(百度知道:《民主与法制的关系》)

除却不完善的法制和强有力的约束环境,是否还有其他的因素束缚民主的实行?2007年第6期的《天涯》杂志上,高燕丽先生的那篇名为《资本主义是怎样扼杀民主的》的文章,极大地扩展了我的思野,让我这个问题有所突破。

高燕丽先生写这篇文章,是在看过美国《外交政策》上的一篇文章后写的读后感。发表在外国刊物上的题目就是《资本主义是怎样扼杀民主的》,估计应该是英文,高燕丽先生以中文的方式,从总结阐述的角度向我们介绍了该文大意。文章首先摆出了我们的一个错误观念:“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认为,资本主义和民主是密切相关的两大思想支柱,它们能给全世界带来前所未有的繁荣和自由……只要资本主义和民主的其中之一蓬勃发展,另一个必然会紧随其后。”然后以克莱斯勒公司全球裁员和日本因很多公司废除终生聘用制、裁减员工和关闭亏损生产线导致社会收入悬殊这两个事例,详细论述了文章开篇那个观点的错误性。“为什么资本主义取得成功而民主式微?”民主的衰弱源于何故?民主之所以处于弱势,文中观点则摆明了正是因为资本主义的强势发展——“……因为各公司日益激烈地争夺全球消费者和投资者,于是把越来越多的钱用于游说、公关乃至贿赂和回扣,设法出台使它们在与对手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的法律法规。结果形成了一场争夺政治影响力的竞赛,它淹没了普通公民的声音。……公司逐渐制订了它们自己的规则,同时被委以某种社会责任或道义。然而资本主义的目的是为了消费者和投资者谋利,没有人授权公司主管人员在盈利的同时兼顾公益。民主的职责本应是代表公众划分这种界限。”从这个角度来看,那么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公司,则成为了限制民主完善的一大隐患。在这篇文章最后就是这样明确指出的,“民主的目的是实现我们以个人之力所无法实现的目标。但假如公司利用政治来加强或维护它们的竞争地位,或者貌似肩负起它们实际上没有能力或权力去履行的社会责任,那么民主就不可能完成这一任务。那样一来,社会就无法兼顾促进经济增长和消除社会难题。”文章将民主和资本主义的公司处于两极对立的状态,此消彼长,民主的发展由于资本主义公司的存在而显得步履蹒跚。

高燕丽先生之所以照搬美国原文的标题,我想这也有她不得已的苦衷。为尊者讳,在目前的和谐社会,若然想在高端文化刊物上发表揭露社会弊端的文章格外艰难。我们不难看出,对照文中的描述,我们身边的公司企业和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公司有着极大相似性。这样一篇观点明确的文章,不但点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某些社会瑕疵,而且也是我们认清时弊的最佳参照。

不健全的法制,资本主义形态下的公司,这些都是我们通往民主道路上的绊脚石,正是因为这些社会的弊端,我们梦想几千年的最终文明——民主社会的实现才举步维艰。

564eb6aead961ad25d0846246ca59b29.jpeg

以上文字来自QQ空间的日志。年轻时的稚嫩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