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影音 下的文章

电影和音乐相关的一些日志

旧作20090728-4

原标题:末世情结可能是人类的本性里隐藏着悲剧,所以在电影这个放大镜下,我们就会时常看到末世情结。炎热七月,躲在空调间里看电影,不失为避暑的好办法。整个七月份,我以每天三至四部的速度观看电影,可以说是非常随意。其实真正欣赏电影并不是这样,而是每星期一两部,在午夜时分无人的时候,让精心挑选的电影静静演绎。或者,花钱去电影院。但没办法,可以把地烤干的酷暑热度,在此坏境下我已无法静心,所以电影也就是走马观花地看看,能够认真思索的时候很少。但当我连续看完了《先知》、《2012世界末日》、《后天》这三部电影后,却可以深切感受到电影人的末世情结。这种危险的情感肆意蔓延在西方世界,并以电影的形式鲜活地表达出世人的焦虑和恐惧。当面对世界末日之时,似乎我们已经注定了悲剧。这种电影我从不单单以灾难片来看,也不被精心策划的CG镜头和激荡人心的壮观场面吸引,而真正让我着迷,吸引我看下去的,是对灾难形成原因的思...

旧作20090613-2

原标题:life's a struggle2001年的某天,知道了那个叫做宋岳庭的人,和那首黑色的歌曲《life's a struggle》,知道了那个网址是www.zheteng.com的“折腾”网站。时间转眼过去了八年,八年里很多事情都已改变得面目全非。当年的那个普通高中生,现在已为人父,而当年很少人知晓的“宋岳庭”,现在也已经走入了大家的视野。谷歌上可以搜索到很多关于他的资料,而百度里也有网友为他建立的贴吧,前天粗粗浏览了一下,人气还不低,而且喜欢他的大多是90后的小青年。而那个有着纯黑色论坛、有着很多愤青的“折腾”网站,现在却是无法打开了。当下定决心写这篇日志的时候,我还是颇为踌躇,因为透过这个标题很容易让朋友们误认为我是一个愤青,这并不是我想要看到的结果。事实上我虽然有点爱走极端,但对待生活的态度还是极为包容的,还没进化到愤世嫉俗的地步。而且我认为“愤青”这个词很具有时效性...

旧作20090521-2

原标题:《假如爱有天意》开头插曲是《卡农》可以原谅自己的愚昧,但绝不能宽恕自己的无知。竟然直到今天才知道电影《假如爱有天意》开头插曲是《卡门》,更竟然的是直到今天才知晓了这首《卡门》的来历。世界名曲,帕赫贝尔,300多年前的巴洛克风格……这些本应该在看电影之前,在上高中的时候就应该熟识的知识,竟然直到现在才在机缘巧合情况下钻进我脑袋里,唉,人生真是虚度不知几何啊。非常喜欢郭在容的爱情三部曲。当看过《我的野蛮师姐》和《我的野蛮女友》后再看这部《假如爱有天意》,才发觉竟然对《假》是无以复加地心仪。仔细想来,自己如此喜欢这部电影,直至能够一连看几遍,或在心情郁郁的时候边看边潸然泪下,这应该有被电影音乐感染的成分存在。虽然在《我的野蛮女友》里,全智贤坐在黑色钢琴前很淑女地轻弹的歌曲也是那首《卡门》,但鉴整部电影里全智贤所扮演角色的反复性格,况且又受电影情节的影响,况且全智贤弹奏的钢琴版的韵律...

旧作20090521-1

原标题:两首歌 好久没放歌曲了,今天上点,填补下视听类的空白先。夏日炎炎似火烧,感觉这两首歌还是配得上这个酷热夏天的。一首是Eric Clapton的《My Father's Eyes》,另一首是Shawn Colvin的《Sunny Came Home》。六月份的第三个星期天是父亲节,来这里的朋友可别忘了给父亲捶个背买盒烟啥的——虽然有时候感觉中国父亲没外国父亲那么阳光那么窝心。两首歌都是在上高中的时候,在《Music Heaven》发现并留有较深印象的,现在网络时代了信息发达,就把这两首歌翻出来了,还有点小资料,存以备忘。看看歌词吧,真的很不错,平凡又伟大的父爱在歌中被赞颂了。感觉老外们在面对感情的时候,都是比较容易外露的,所以才有这样一首热情似火的赞父之歌。“航行在太阳下/等待我的王子/祈祷神圣的雨露/再次救赎我的灵魂/如此遥远的距离/我如何到达/我如何做到/当所有愿望成真/如...

旧作20081127

原标题:没被染黑的白纸是好纸——《查理和他的巧克力工厂》观后感 电视机对于我来说,基本上没什么用途。因为我不大喜欢看电视,而且家里的有线电视线路有问题,很多频道有带有雪花点点,看起来没有电脑的屏幕清晰。我一般情况下只在两种情况下会想起电视机来,一是看看电影频道的《佳片有约》或《世界电影之旅》,关注一下有什么新鲜好看的电影,二是打算好好看一下电脑里的电影的时候,这时我就会把电脑的主机机箱搬到卧室里,接上电视机的VGA视频接口和音频接口,把家里的30寸液晶电视当成大型电脑显示器来看。相逢不如偶遇,这是我一直非常喜欢的接触方式。早些天,在某一期的《佳片有约》里看到了这部电影,于是就记住了名字,从网上下载了来看。刚开始看的时候,我并没有认出来约翰尼德普,只是感觉扮演Wonka的这个人好面熟。看完了电影,在M-Time里查询关于这部电影的资料的时候,才知道竟然是我喜欢的演员约翰尼德普主演的,不...

旧作20080606

原标题:自我救赎和情感的回归——电影《克莱默夫妇》观后感 自我救赎和情感的回归——电影《克莱默夫妇》观后感妻子在早些时候曾经抱怨我老是霸占着电脑,说自从我开始写博客,就没有时间看电影了。我回想一下确实是这样,内心里对妻子有些愧疚不安。前天晚上下班回来,正好妻子也没有加班,吃过晚饭我对妻子说,今天晚上咱们在电脑上看一部电影吧。她听到我这么说,很开心地答应了。于是我就忙前忙后地把电脑主机抱到卧室里,接上电视机。当初结婚的时候妻子说她要买电视机,我说你什么也别买,电视机也别跟我争了。知道妻子很喜欢看电视,我在小镇上的家电商场转悠了好长时间,终于选择了TCL的32寸液晶电视。花了将近6000块钱,也没感觉心疼,反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高兴劲。这款液晶电视外置带有VGA视频接口,也就是说可以连接到电脑主机,当作电脑上的显示器来用,所以当看电脑上影片的时候就把主机连接到这个电视机上,看着16:9的画...

旧作20080516

原标题:《上帝之城》:一部给整个人类的暴力反思电影 2008年第三期《天涯》上继续刊登张承志的旅日手记,张用了很多文字叙述了他在广岛的所见所闻,以及深藏其中的对核武器的抵制态度。的确,站在整个人类的道德立场上,我们应该对这种“瞬间无区别大量杀戮的,地球人类的恶魔”报以深深的恐惧和制止的。我想起了前段时间看到的这部电影,突然有感觉要说一些与之相关的话。这部电影自从它上映以来在整个社会里均引起了很强烈的震动,关于它的影评或是人文讨论文章几乎在网上可以看到数不胜数,大多数文章里面都有的词汇是“暴力”“写实”“毒品”“经典”“巴西”“社会暴力”“犯罪”……等等,这也可以看得出,在当今这个时代,利用互联网的有力传播途径,人们积极主动地交流社会道德理念和人文关怀等形而上的问题,不断地反省和认知这个社会的一些黑暗面。相对于过去,这本身就是社会的一大进步。不过这部电影大部分是在知识分子或是社会精英阶...

旧作20080511-2

原标题:潜藏在幸运之后的不幸——电影《窃听风暴》偶思 因为想到了政治,想到了民主和自由,所以偶然间就想起了这部在前些日子看过的电影。这部电影是虚构的是在柏林墙倒塌之前的德国里发生的一些事情。电影的结尾是戈德·维斯勒由于执行任务失败而受到惩罚,在邮局里做着日复一日的捡拾信件的枯燥工作,最终因柏林墙的倒塌,政治上的解放而重获自由;而他所保护的德莱曼最后也保全了性命,并且得知真相后还写了本书,献给戈德·维斯勒。整个电影里似乎只有克里斯塔-玛丽娅的死亡是个意外的悲剧。电影是虚构的,在不现实里表达出来的幸运,这让我在今天的沉思里感到其背后的更多不幸。在那个白色恐怖笼罩大地的时代,到处充满了迫害,残酷的历史现实绝不单单因为一部虚拟的电影而改变的。而那些在当时没有遇见好心人的政治受迫者,结局会是怎样的呢?历史常识告诉我们,是犬儒主义,是焚书坑儒,是被流放到寒冷的西伯利亚,是面临着被砍头的残酷噩运。...

旧作20080418

原标题:人生是梦想和悲剧的综合——记我看过的一个电视剧《剑啸江湖》 很长时间之前就挺想写写这部电视剧的,不过一直俗务缠身,静不下心来写,于是作罢。今天在公司因为和工人们吵架,冷静下来之后,突然感觉内心里有点感慨,很想写一写这部电视剧。刚刚开始看这部电视剧的时候,应该还是在上初中吧?我记得那时候我的房间里有一台小型电视机,当然是黑白的,而且当时家里没有有线电视,只能看市县的电视台。当时应该是无意间发现的,在市里的一个电视台在播放这个电视剧,当时已经演了好几集了,我就是这么着在中午放学回家吃饭的空隙里抽空看的。我记得每天中午是连续播放两集的。

《冰雪奇缘2》观后感

1,冰冷现实里,迪士尼是我们内心温情尚存的家园。即使没有1惊艳,但依然感动,不然情怀无处安放。2,迪士尼在银幕上给女权主义和种族制度以美好结局。希望人类未来的文明不再以杀戮和鲜血为祭,因为印第安人、黑奴运动和澳大利亚土著等等,是人类历史里永远的痛。3,信奉“我们是太阳的子民”的北地人,和拥有魔力的爱莎终于回归了大自然。爱莎的自我完善,最终是远离尘世。我们作为凡人,将和安娜一起终生禁锢于阿伦黛尔这座城里。4,人,该如何与自我相处?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与大自然相处?由此来看,冰2的世界观要宏大的多。5,人类文明的发展,不能以破坏大自然的和谐为基础。这是迪士尼最为温情的一面。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面对生活时,你是否心存希望?你是否随波逐流,失去改变命运的勇气?当你面对生活的不如意时,有的只是莽撞冲动的孤勇,还是坚毅忍耐,面露自信的微笑? 在任何时候,无论身处多么艰难的困境,我们都不要放弃希望。“没有梦想,和咸鱼有什么区别?” 在一个环境里呆得久了,人的天性是顺从、屈服于它,慢慢会接受改变,让自己活得像其他人。“温水煮青蛙”,我们总是会被“体制化”。我们会接受现实、不再反省、拒绝突破自己和环境的禁锢,然后麻木度过一生。 人性中好的东西,并非与生俱来,也并非唾手可得,而是需要我们不断地自我反思、不断对内对外的警醒。